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虑边(二)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净德集》卷一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三一
今天下之势,内无彊臣跋扈之渐,外无僭国割裂之危,朝廷之上,早夜深忧切计,孜孜而不已者,惟二寇之患。
臣尝论辽人而奏于前篇矣。
西戎逆顺之情状,臣亦窃觇其大略焉。
夫以五州之地,数万之众,而敢肆其豺狼之心,求犯天子之威怒而不知惧者,其故何哉?
盖彼之部族日以盛大,而我之制禦失其策也。
灵武之地,方广千里,表里山河,草木肥茂,足为放牧耕战之所,而一旦舍之,以资彼寇,使西域诸羌坦无隘碍,合而为一,则其类益广,其势益,不足怪也。
昔之制匈奴者必通西域,以弱其助。
今之所以不能通者,由弃灵武而夏人安处其间为之障蔽也。
西域不能通,则契丹有以连结,而夏人之梗,岂可量哉?
且自国初而来,逆顺固非一也。
太平兴国之际,继捧既奉朝贡,而继迁为寇,故端拱之诏,赐国姓,受节钺,以羁縻之。
至淳化之初,侵掠不已,是以太宗皇帝奋扬武怒,锐意诛剪,王师一举而俘其酋领,蕃汉之户来归者八十馀族,因隳夏城,徙民于内。
及至道之始,则又有五路之伐,然而诸将缓期不援,遂丧大功,资养馀孳,以贻害于后世,至今天下深惜之。
洎乎章圣嗣位,遽请蕃任,朝廷虽察变诈,姑务宁息,乃有刺史功臣之拜,其后清远、灵武之役起于咸平而二垒陷。
德明幼弱,则有景德之归向;
元昊狂悖,则有宝元之僭叛,此始终顺逆,其情状可见者也。
赐之以国姓,授之以节钺,封之以功臣,加之以王爵,朝廷之恩信极于此矣,皆不足以悦来其心而屈服其志,于是赂之厚币,以固结盟好,幸其不犯边吏而免用师之劳,岂惠中国,绥四方,不战而屈人兵之长计乎?
臣故曰:彼之部族,日以盛大,而我之制禦失其策也。
况比岁以来,服容官号,不复循习旧俗,皆窃取朝廷之制而仿用之;
多遣介使,以伸难塞之请;
屡传阅集,以惊近塞之耳目;
招致逋逃,与之谋议。
叛衅之萌,已数年矣,而朝廷不为虑,从而养之,甚可痛也。
臣计其逆戾之意,不过两端而已,大则欲举众犯塞,徼倖于一胜之利,而徐图所向;
小则欲益吾之岁赂,而饱其贪心。
就两端而窥之,则所谓举众犯塞者,亦未必能尔;
惟求益岁赂,则固其心焉。
兵说有之:「词卑者进,词者退」。
冒顿匿壮士健马,不以示汉使,盖有攻汉之心也。
誇人以形声者,岂必有其实哉?
由此而言,则夏人为彼不庭之态者,欲求益岁赂而已也。
彼以形声誇我而遂益其赂,为彼逆计则得矣,无厌之求,何时而息乎?
此天下之公议,而庙堂之所宜慎也。
就使举入寇,则胜败之际,亦有两端而已。
战而胜邪,则谓吾畏之而必益其赂;
战而败邪,则必曰近塞诸羌擅用兵尔。
为此说者,欲吾岁赐之不绝也。
彼之得失,两获其利,而吾可以不计哉?
内府之财,群生之力,舍之以啖寇,则贻害益甚,孰若取之以养兵而威也?
事之施设,必有先后,而利亦有大小。
今之所先者,莫若精武备、谨边略,不为形声之所骇动,而遂自处于柔弱恐惧之地,来则禦之,去则守之,毋畏其兵,毋继以赂,使之不测国家临制之术。
夫然则其利虽小,可弭数十年边鄙之患,而无旦夕之忧。
茍欲谋其大者而涤除本根之害,则必复灵武而后可也。
朝廷之弃灵武凡几十年矣,议者以为殊方绝塞,无用之地,昔汉武以英才雄略征伐天下,举造阳之地九百里而弃之;
元帝以捐之一言,遂罢珠崖,不复讨击,皆足以垂裕后世,然则何必疲敝中国之力而兴事于彼哉?
臣虽狂愚,辄谓不尔。
今西边诸郡多与蕃戎接迹,旦夕惴惴,常有侵掠之虞者,盖失灵武而致其境土迫于我也。
西域不能通,而北鄙无以弱乎?
东汉之世,西羌屡扰,邓骘欲弃凉州虞诩以为不可,其议乃曰:「今羌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
其土人所以摧锋无反顾之心者,为其臣属于汉故也。
若弃其境域,徙其人众,必生异志,虽太公、白起为将,恐不足禦」。
灵武久弃而西羌甚大,二鄙连结而中国之忧不已,何以异此?
故臣愚以为必复之,则本根之患庶几可以除也。
然而臣所谓复之之策者,非经营期月之间而速求其效,盖亦久而不懈,而要以成功于终。
其措置之大略有三而已,一曰离旁邻之助,二曰启向化之心,三曰分兵以困其力。
且西鄙诸羌,族类至众,有地可守,有兵可战。
弱大小,其势不一,而其心不能相君臣,此固中国以夷狄伐夷狄之资也。
景德之初,博啰齐能以部族出讨继迁,卒致败灭,当时议臣欲加王爵,褒宠其效。
今之不附于夏人者,其为谁乎?
则固宜敷导恩信,谕之祸福,厚赐金币,重假名器,以怀结其心,而感其力,必有输忠议而为梗于彼者。
使诸羌族类攻战不暇,则外有所忌而内不敢抗于中国,此之谓离旁邻之助。
臣又闻戎人之性自用而好忍,比岁以来,虽腹心之人,往往罹陷诛杀,是故为其役属而处于要重者,窃有款塞效顺之意,然而惧乎无见容之地,而退就刑戮,彷徨犹豫,计莫能决。
则固宜择任土人,为之诱导,可其来归之请而抚存之。
且以索求其左右之奸谋,则西夏之人,党与将渐携贰,此之谓启向化之心。
况今西夏之兵不满二十万,其寇于我,悉众而至,大抵长于聚而不长于散,可以独支于一隅,而不可杂出于诸路。
是故犯秦、陇则泾、渭为无虞,逼环庆则麟府未尝警,此虚实众寡可见者也。
傥壮吾掎角之势,而更相援助,彼掠于东则击其西,彼扰于南则迫其北,则力有不逮,而气亦丧矣,此之谓分兵以困其势。
为是三说,而济以久而不懈,则已失之地,庶几必复,而西域有可通之渐,乃中国数世之利也。
奈何不图长远之计,而过务姑息,幸朝夕之无寇至,岂不惜哉!
今之所谓禁地者,吾不可徒步辄履,而彼得以放牧其间;
今之所谓巡照者,吾不可张弓西向,而彼得纵暴于我。
以国体言之,殊未壮也。
苛法细禁,徒自损弱而不敢奋然革易者,得非畏康定之失乎?
昔之失也,盖万事弛废,变生于仓卒而莫能支矣。
以今况昔,则边不失备,兵已知战,而犹甘心于欺侮者,诚亦未之思也。
自叙 东汉 · 马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八
融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人
少而好问,学无常师。
大将军邓骘召为舍人
弃游武都
会羌虏起,自关以西道断。
以谓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而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
何则?
生贵于天下也。
岂以曲俗咫尺为羞,灭无限之身哉!
因往应之,为校书郎,出为南郡太守(《世说·文学篇》注引《自叙》)
上疏追讼邓骘 东汉 · 朱宠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六
伏惟和熹皇后圣善之德,为汉文母
兄弟忠孝,同心忧国,宗庙有主,王室是赖。
功成身退,让国逊位,历世外戚,无与为比。
当享积善履谦之祐,而横为宫人单辞所陷。
利口倾险,反乱国家,罪无申证,狱不讯鞫,遂令等罹此酷滥。
一门七人,并不以命尸骸流离,怨魂不反,逆天感人,率土丧气。
宜收还冢次,宠树遗孤,奉承血祀,以谢亡灵(《后汉·邓禹附传》。又见袁宏《后汉纪》十七,有删节。)
曹大家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曹大家,博文善著书。
著书岂独识闺壸,祸辙使我元舅归先庐。
大家大家丈夫妇,如何我兄固,不能劝元舅,白首同归死囹圄(平声)
太后母,新野君薨邓骘乞行服太后不许以问大家大家上疏而骘引退)
徙戎论 西晋 · 江统
 出处:全晋文
夫夷蛮戎狄,谓之四夷,九服之制,地在要荒。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
以其言语不通,贽币不同,法俗诡异,种类乖殊;
或居绝域之外,山河之表,崎岖川谷阻险之地,与中国壤断土隔,不相侵涉,赋役不及,正朔不加,故曰“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禹平九土,而西戎即叙。
其性气贪婪,凶悍不仁,四夷之中,戎狄为甚。
弱则畏服,强则侵叛。
虽有贤圣之世,大德之君,咸未能以通化率导,而以恩德柔怀也。
当其强也,以殷之高宗而惫于鬼方,有周文王而患昆夷、猃狁,高祖困于白登,孝文军于霸上
及其弱也。
周公来九译之贡,中宗单于之朝,以元成之微,而犹四夷宾服。
此其已然之效也。
匈奴求守边塞,而侯应陈其不可,单于屈膝未央,望之议以不臣。
是以有道之君牧夷狄也,惟以待之有备,御之有常,虽稽颡执贽,而边城不驰固守;
为寇贼强暴,则兵甲不加远征,期令境内获安,疆场不侵而已。
及至周室失统,诸侯专征,以大兼小,转相残灭,封疆不固,而利害异心。
戎狄乘间,得入中国。
或招诱安抚,以为己用。
故申缯之祸,颠覆宗周;
襄公要秦,遽兴羌戎。
春秋时义渠大荔居秦晋之域,陆浑阴戎处伊洛之间,鄋瞒之属害及济东,侵入齐宋,陵虐邢卫,南夷与北狄交侵中国,不绝若线。
齐桓攘之,存亡继绝,北伐山戎,以开燕路。
仲尼管仲之力,嘉左衽之功。
逮至春秋之末,战国方盛,楚吞蛮氏,晋剪陆浑赵武胡服,开榆中之地,秦雄咸阳,灭义渠之等。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
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汉兴而都长安关中之郡号曰三辅,《禹贡》雍州,宗周丰、镐之旧也。
及至王莽之败,赤眉因之,西都荒毁,百姓流亡。
建武中,以马援陇西太守,讨叛羌,徙其馀种于关中,居冯翊河东空地,而与华人杂处。
数岁之后,族类蕃息,既恃其肥强,且苦汉人侵之。
永初之元骑都尉王弘使西域,发调羌氐,以为行卫
于是群羌奔骇,互相扇动,二州之戎,一时俱发,覆没将守,屠破城邑。
邓骘之征,弃甲委兵,舆尸丧师,前后相继,诸戎遂炽,至于南入蜀汉,东掠赵魏,唐突轵关,侵及河内
及遣北军中候朱宠五营士于孟津距羌,十年之中,夷夏俱毙,任尚、马贤仅乃克之。
此所以为害深重累年不定者,虽由御者之无方,将非其才,亦岂不以寇发心腹,害起肘腋,疢笃难疗,疮大迟愈之故哉!
自此之后,馀烬不尽,小有际会,辄复侵叛。
马贤狃忲,终于覆败;
段颎临冲,自西徂东。
雍川之戎,常为国患,中世之寇,惟此为大。
汉末之乱,关中残灭。
魏兴之初,与蜀分隔,疆场之戎,一彼一此。
魏武皇帝将军夏侯妙才讨叛氐阿贵、千万等,后因拔弃汉中,遂徙武都之种于秦川,欲以弱寇强国,捍御蜀虏。
此盖权宜之计,一时之势,非所以为万世之利也。
今者当之,已受其弊矣。
关中土沃物丰,厥田上上,加以泾渭之流溉其舄卤,郑国、白渠灌浸相通,黍稷之饶,亩号一钟,百姓谣咏其殷实,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
至于蕃育众盛,则坐生其心。
贪悍之性,挟愤怒之情,候隙乘便,辄为横逆。
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掩不备之人,收散野之积,故能为祸滋扰,暴害不测。
此必然之势,已验之事也。
当今之宜,宜及兵威方盛,众事未罢,徙冯翊北地新平安定界内诸羌,著先零、罕幵、析支之地;
扶风、始平京兆之氐,出还陇右,著阴平武都之界。
廪其道路之粮,令足自致,各附本种,反其旧土,使属国、抚夷就安集之。
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即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
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是以充国、子明能以数万之众制群羌之命,有征无战,全军独克,虽有谋谟深计,庙胜远图,岂不以华夷异处,戎区别,要塞易守之故得成其功也哉!
难者曰:方今关中之祸,暴兵二载,征戍之劳,老师十万,水旱之害,荐饥累荒,疫疠之灾,札瘥夭昏。
凶逆既戮,悔恶初附,且款且畏,咸怀危惧,百姓愁苦,异人同虑,望宁息之有期,若枯旱之思雨露,诚宜镇之以安豫。
而子方欲作役起徒,兴功造事,使疲悴之众,徙自猜之寇,以无谷之人,迁乏食之虏,恐势尽力屈,绪业不卒,羌戎离散,心不可一,前害未及弭,而后变复横出矣。
答曰:羌戎狡猾,擅相号署,攻城野战,伤害牧守,连兵聚众,载离寒暑矣。
而今异类瓦解,同种土崩,老幼系虏,丁壮降散,禽离兽迸,不能相一。
子以此等为尚挟馀资,悔恶反善,怀我德惠而来柔附乎?
将势穷道尽,智力俱困,惧我兵诛以致于此乎?
曰无有馀力,势穷道尽故也。
然则我能制其短长之命,而令其进退由己矣。
夫乐其业者不易事,安其居者无迁志。
方其自疑危惧,畏怖促遽,故可制以兵威,使之左右无违也。
迨其死亡散流,离逖未鸠,与关中之人,户皆为雠,故可遐迁远处,令其心不怀土也。
夫圣贤之谋事也,为之于未有,理之于未乱,道不著而平,德不显而成。
其次则能转祸为福,因败为功,值困必济,遇否能通。
今子遭弊事之终而不图更制之始,爱易辙之勤而得覆车之轨,何哉?
关中之人百馀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处之与迁,必须口实
若有穷乏糁粒不继者,故当倾关中之谷以全其生生之计,必无挤于沟壑而不为侵掠之害也。
今我迁之,传食而至,附其种族,自使相赡,而秦地之人得其半谷,此为济行者以廪粮,遗居者以积仓,宽关中之逼,去盗贼之原,除旦夕之损,建终年之益。
若惮暂举之小劳,而忘永逸之弘策;
惜日月之烦苦,而遗累世之寇敌,非所谓能开物成务,创业垂统,崇基拓迹,谋及子孙者也。
并州之胡,本实匈奴桀恶之寇也。
汉宣之世,冻馁残破,国内五裂,后合为二。
呼韩邪遂衰弱孤危,不能自存,依阻塞下,委质柔服
建武中,南单于复来降附,遂令入塞,居于漠南,数世之后,亦辄叛戾,故何熙、梁觐戎车屡征。
中平中,以黄巾贼起,发调其兵,部众不从,而杀羌渠。
由是于弥扶罗求助于汉,以讨其贼。
仍值世丧乱,遂乘衅而作,卤掠赵魏,寇至河南
建安中,又使右贤王去卑诱质呼厨泉,听其部落散居六郡。
咸熙之际,以一部太强,分为三率。
泰始之初,又增为四。
于是刘猛内叛,连结外虏。
近者郝散之变,发于谷远
五部之众,户至数万,人口之盛,过于西戎
然其天性骁勇,弓马便利,倍于氐羌。
若有不虞风尘之虑,则并州之域可为寒心。
荥阳句骊本居辽东塞外,正始中幽州刺史毋丘俭伐其叛者,徙其馀种。
始徙之时,户落百数,子孙孳息,今以千计,数世之后,必至殷炽
今百姓失职,犹或亡叛,犬马肥充,则有噬啮,况于夷狄,能不为变!
但顾其微弱势力不陈耳。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
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
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纤介之忧。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晋书·江统传》,又群书治要三十引《晋书》,又《通典》一百八十九,《御览》七百九十四。)
赐钱镠铁券文 晚唐 · 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二
维乾宁四年岁次丁巳八月甲辰朔四日丁未
皇帝若曰。
咨尔镇海镇东等军节度浙江东西等道观察处置营田招讨等使兼两浙盐铁制置发运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中书令使持节润越等州诸军事兼润越等州刺史上柱国彭城郡食邑五千户食实封一百户钱镠
朕闻铭邓骘之勋。
言垂汉典。
孔悝之德。
事美鲁经。
则知褒德策勋。
古今一致。
顷者董昌僭伪。
为昏镜水
狂谋恶贯。
渫染齐人。
而尔披攘凶渠。
荡定江表。
忠以卫社稷。
惠以福生灵。
其机也氛祲清。
其化也疲羸泰。
拯于粤于涂炭之上。
师无私焉。
馀杭成金汤之固。
政有经矣。
志奖王室。
冠侯藩。
溢于旂常。
流在丹素。
钟繇刊五熟之釜。
窦宪燕然之山。
未足显功。
抑有异数。
是用锡其金版。
申以誓辞。
长河有似带之期。
泰华有如拳之日。
惟我念功之旨。
永将延祚子孙。
使卿长袭宠荣。
克保富贵。
卿恕九死。
子孙三死。
或犯常刑。
有司不得加责。
承我信誓。
往惟钦哉。
宜付史馆
颁示天下。
周太子太保陆逞神道碑 南北朝 · 庚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三
公讳字季明本姓陆吴郡人也。
君子至止,既绍虞宾
凤凰于飞,实兴齐国
南越使者,解汉帝之衣;
西陵将军,覆吴王之盖。
曾祖载,为宋王司马留镇关中,赫连之乱,仗剑魏室。
黄河参陵,或亡追路;
乌江舣船,更无归迹。
今为河南洛阳人也。
高祖冠军将军荣州刺史
吴人有降附者,悉领为别军。
自是官师拥铎,更为吴、越之兵;
君子习流,别有楼船之阵。
父政,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恒州刺史中都献公
太祖扶危济倾,经纶夷阻,报君之耻,远袭平原
高平霸业所基,委命留事。
关中馈食,非直荥阳之师;
河内供军,岂但淇园之
公秉照晋之灵,降明神之德。
猛虎振槛,七年不惊;
羝羊触藩,九龄能对。
诸兄以公先君爱子,称之曰仁,推而袭封。
虽复季末大成之心守节(疑有阙误)既遭熏穴,翻从压纽。
太祖初封函谷,始合诸侯,以公词令,参谋机密,故得戎政克宣,师言无漏。
赐姓步陆孤氏
委鹿辂而论都,入鸿门而舞剑,方之吹律,绰有余荣。
出身羽林监轻车将军,除尚书右丞
官联会计,务殷平准水衡贯朽,常平粟红。
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增邑千户,寻迁驾部中大夫,领兵部中大夫,领蕃部。
东京鼎食,先加邓骘之勋;
西晋官人,多用山涛之启。
岂若五王登朝,必司宾主之礼;
六龙御辔,取定鸾和之节。
御正以官触父名,不拜。
会稽有王会之名,其子不为太守
博陵王沈之封,其儿不为刺史
骠骑大将军开府,入掌纳言,治司宗伯,又为军司马
职居常伯,勤问于南宫;
位管王言,连官于北斗。
岂止郊天祀地,龙门嶰谷之声;
赞鼓颁旗,白露凉风之月。
暗夜有人饷罗数十匹,公闭门不受。
行人干触,具以闻奏。
朝野称之。
太尉扬震,直推故吏之金;
凉州张奂,高揖羌人之马。
清畏人知,我无惭德。
齐国通和封人受使。
以公有出境之才,见命张旃之礼。
珠盘歃血,定楚国之连名;
弓首登坛,反齐人之侵地。
是谓使乎,固称光国
三辅公侯,五陵钟鼎,铜街柳市,尘起风飞。
乃授京兆尹,增邑通前一千六百户,余官如故。
上林兵息,兰池盗静。
不学五阳,平生铸金之术;
未同张敞,终日章台之游。
家僮暮行还,得遗钱于道,并白絁十匹。
公访得其主,即以还之。
见金于路,指以示人;
得钱于道,留持挂树。
方之今日,异代同风。
俄迁司会,治小司马
重总六军,再操八柄,考绩入于岁成,论功书之年表。
寻授都督宜州诸军事宜州刺史
露冕观风,停车待雨。
百城解印,惮朱穆之威;
千里相迎,受王基之德。
曾未期月,被敕追还。
眷眷吏民,不无河内之请;
依依故老,实念黎阳之别。
少阳养德,前星守器,尊让齿,必俟贤能。
乃授太子太保
方之刘寔道高于大邦;
譬以山涛,荣深于小辇。
本有消渴之疾。
常饵金石自理,旧疾微增,奄捐馆舍。
茂陵之下留封禅之书;
校尉之营,惟余服食之器。
呜呼哀哉!
春秋四十有七,建德二年五月十一日也。
天子以大臣之丧,躬辍听讼;
东朝以师傅之尊,亲临攒祭。
诏赠某官,谥某公,礼也。
以今三年正月十日葬于京兆之高阳原
夫人郁久闾,西遇王姬,爱敬肃恭,言容令淑,有闻箴爨,无废纮綖,爰在盛年,先从大夜。
今节妇开坟,已拱;
季孙成寝,丘陵始同。
况复图画贤妃,方在甘泉之室;
瘗埋才子,即用高阳之原。
公仪表外明,风神内照,器量深沈,阶基不测,事君惟忠,事亲惟孝,言为世范,行为士则留连坟索,怊怅文词。
霜府录于尚书天官总于司会,出入匡赞,常带数职,身具六龟,腰恒四绶。
陈平密谋,既非天子所见;
荀彧上策,又非诸侯所闻。
其为郡也,惟取赤土封书;
为州也,唯以青盐换杰。
留家则千树无资,遗子则一经而已。
嫡子操,至性过礼,纯孝不遗。
坟前之树,染泪者先枯;
庭际之禽,闻悲者则下。
铭曰:
山连日观,水枕滇机。
富春沙起,开阳柱飞。
大夫屈节,将军振威。
南越受吏,西陵解围。
昔我烈祖,垂翅秦中
白马无路,乌江不通。
笛吟乡里,琴哀土风。
营州恒州,拥讫世载。
壮节旃衿,人雄关塞。
直河穿赵,云临代。
生谓立功,没为留爱。
降兹岳渎,诞此贞明。
祥符云气,庆合星精。
宫帷定策,殿柱书名。
忠泉暗漏,孝笋寒生。
世属殷周,时逢楚汉。
天下三分,鸿沟一半。
以我明略,来参匡赞。
日乃再中,天成两旦。
递参三事,历副六卿
天师光宅,地载谟明。
春官定礼,夏官治兵。
谶言默识,温树无名。
谦恭周密,言行无乖。
忠公兕殪,阴德蛇埋。
军国纷总,部领填阶。
马不入厩,金不入怀。
具瞻惟德,高山惟仰。
甲观初登,龙楼初上。
东国桓荣,西京疏广
年龄俄顷,风电相推。
铭旌两没,池柳双回。
茕茕胤子,御疚衔哀。
身彰野火,心惧天雷。
日月其除,终哀始。
马归司隶,书还太史
历对天星,坟连地市。
山势接飞,松形盖起。
德音无绝,平原忽矣(《文苑英华》九百)
周陇右总管长史少保豆卢公神道碑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五
群讳恩,字永恩昌黎徒河人本姓慕容燕文明帝皝之后也。
朝鲜箕子之封,孤竹伯夷之国,汉有四城,秦为一候。
其先保姓受氏,初存柳城之功;
开国承家,始静辽阳之乱。
自天市星妖,连、津兵覆,尚书府君改姓豆卢,筮仕于魏。
祖什伐,左将军魏文成皇帝直寝。
父苌,少以雄略知名,不幸早世。
周朝以公兄弟佐命,义存追远,保定二年,有诏赠柱国大将军涪陵郡
是知春雨润木,自叶流根;
西伯行庆,推存及没。
公以山岳精灵,星辰秀异,气侔钟鼎,声感风云。
猛虎震地,七岁不惊;
羝羊触藩,九龄能对。
太祖文皇帝乘时拨乱,奄有霸业。
颍川从我,旧爱无忘;
舂陵故人,相知唯厚。
普太二年,关西建义,授殄寇将军
奉迎大驾,赐封新兴县伯,邑五百户。
新安之阵,还移杨仆之关;
弘农之围,更入刘昆之郡。
援桴并辔,并预前驱,大统三年
有沙菀之战。
四年,有河桥之役。
介胄虮虱,戎马生郊
公灵变逾长,风飙更勇,隐若敌国,差强人意
授龙襄将军中散大夫
八年,授直寝、右亲信都督,寻转大都督,加通直常侍
十六年,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魏前元提,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信负三司
邓骘汉朝亲戚,始处中台
黄权魏国功臣,初登上将
公频烦宠授,朝野为荣。
三年,都督成州诸军事成州刺史,寻加侍中
外总连帅,威振百城;
内参常伯,荣高八舍。
于时陇坻黠羌,时穿上谷榆中群盗,或降水渔阳
公卷甲星驰,长驱千骑。
回洛凶徒,望风草靡;
瓜州豪杰、束手归军。
魏后元年改封龙支县侯
三年,朝廷使大将军、安政公随突厥天□及吐谷浑国
河湟二州,烧当□□公领骑五千,以为戎防,东通丹镇,西望白兰,关塞无尘,公之力也。
周元年都督鄯州诸军事鄯州刺史,其年改封沃野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二年授陇右总管府长史
武成元年都督利、涉、文三州诸军事利州刺史
五年,兵破文州杨陈蛮,仍平泸水
保定元年秋将兵破巴州恒杨獌獠。
度泸五月,葛亮有深入之兵;
长坂九回,王尊有忠臣之路。
霜雹不惊,水草无乏,天幸将军,斯之谓矣。
其年授司会
八法斯掌,九赋是均,事总岁成,功参月要。
三年,还,授陇右总管府长史
公屡弼英蕃,频相大府。
北海入朝,仰以对问;
东平,因而定礼。
遂使马首怀燕,不无乐毅,蕃臣拟汉,或多田叔
楚国公,以参和挹让庄赞乐推,建国开都,奄荒南服,求以先封武阳郡三千户益公沃野之封。
朝廷以兄弟相让,不无前史,推恩分邑,有诏许焉,增邑并前合四千七百户。
既而六气相犯,五声相触,灵寿不终,游魂且变,薨于官舍,春秋五十八。
诏赠少保,幽、冀、定、相等五州诸军事幽州刺史谥曰敬公,礼也。
天和元年二月六日葬于咸阳渎川
大夫墓树以,诸侯坟高于雉。
呜呼哀哉!
公资忠履孝,蕴义怀仁,直干百寻,澄波千顷,留心职任,爱玩图籍。
官曹案牍,未尝烦委;
戎马交驰,不妨余裕。
兄弟公侯,国朝亲戚,宜春有汤沐之盛,濯龙无流水之讥。
渭南千亩之,尚惧满盈;
咸阳二顷之田,常思止足。
立身则十世可宥,遗子则一经而已。
刺史贾逵之碑,既生金
将军卫青之墓,方留石麟。
铭曰:
朝鲜建国,孤竹为君。
地称高柳,山名密云。
辽阳裂,武遂秦分。
宝圭世胄,雕戈旧勋。
名称宾实,言谓身文。
挺此含章,降兹岐嶷。
有犯无隐,王道正直。
唯爱唯敬,永成悦色。
枕籍礼闱,留连学植。
策参帷帐,功披荆棘。
韩阵挥戈,齐城凭轼。
豹徽乃建,龙韬同启。
校战岐阳,申威陇坻
城垒画地,山川聚米。
上马谕书,上马谕书,临戎习礼。
贾复开营,廉公屈体。
从容傅会,占对造请。
用此廉平,终兹宽猛。
绿林兵息,潢池盗静。
名振赤山,威高青岭。
玄兽浮河,飞螟出境。
灾气生陇,毒水侵泾。
朝倾地镇,夜落台星,石坛承祀,丰碑颂灵。
渭城高柏,昌陵下亭。
须知地市,为读山铭(碑本,《艺文类聚》五十,《文苑英华》九百二十五)
上柱国梁州刺史陈茂 隋 · 阙名
 出处:全隋文卷三十
□□挺奇略于□□□高文于游夏芳徽盛范□□传祀纂神基□六奇定策夷项宁汉德□□□兼□著□□兴太守功表折冲,任居分陕,祖□□□□遗公禀气辰象,降灵□□,□五行之秀,蕴六德之姿,倚天照其锋颖,绝海振其羽翮,识□□故(下阙)太祖元皇帝之□□也,为大将军□□□。
譬姬文之□殷朝,若晋室之蕃魏国
望云斯表佳气,□□□□初(下阙。)公以贾谊登朝之岁,终童奉使之年,展采于滥觞之辰,效官于尺木之始。
□一心而事君,□三分以成务。
振威将军给事中,□□□□□□□刑狱(下阙)仍为将军府属治内郎。
功预断螯,勤宣汗马,□用□闻,威风远振,封南皮县男食邑二百户
太祖为上柱国、国公泾州□□公□府(下阙)有□□之化,非无利器之能。
泾州总管府司录宁远将军、右□员外常侍皇上。
嗣霸图将兴帝业,眄□道□□□□□上□□大将军□□公,公(下阙)长史
周武帝薄伐东秦,席卷河北,声振□坂,势超垓下
既而流汤□□方盛,引弓之(下阙。)公冲冠之气,临危奋发;
□□之诚,造次先表。
每以身□执锐前驱,上天纵雄杰英威□世(下阙)之□□下□□□□□□□上□□□□师凯入,授仪同三司
上德映在田在□业□一□□□九命,公亦追踪□□绝□人(下阙)
上为定州总管,公任总管府司录定州赞治
上为亳州总管,公除总管府司录
上为上柱国,公迁府长史(下阙)
蚩尤之凶□□□,东陵之盗,谋为西楚之□,肆彼逆□□□郡邑,刁斗相喧;
云梯交映,晋阳之师将没。
疏勒之□□□公(下阙)之□心□□□之击□之去□轰□冰泮,扫地无遗。
□□远降,□蒙褒赏,授骠骑将军右光禄大夫,□□之(下阙)大将军
上为大丞相、隋王,公除府掾,治右十二府长史
上登庸伊始,纳麓在辰,作□负图□绝□□公(下阙)之义既深推□之思斯重。
大隋御宇,惟新建国。
开皇元年,授给事、黄门侍郎
□□日夕(下阙)艺府□。
其年,除右卫长史,进爵为□,增邑六百户,通前一千四百户。
出□上(下阙)师□□军容之盛。
公运筹幕府,□和鼎实,蹇□献授□最□优。
二年,授开府仪同三司,领左(下阙)举□□□声□□□□□□道□仰雄风之扇□□□受□设□之□周氏(下阙)化以时雍,布以轻典,衔策斯举,韦弦递用。
□□□其冤□,比屋传其颂声,疆场乂安。
遐迩□福,□□□之(下阙)给事、黄门侍郎,兼右卫长史
七年,授兼太仆卿黄门侍郎如故。
九年,正除太仆卿,判黄门侍郎如故。
□□□□□□□□居(下阙)上开府仪同三司太仆卿,判黄门侍郎如故。
轩游□咸□饰□□比邓骘□台□均□权(下阙)以公春秋□□宜尽颐摄,禁掖便繁,或亏汤□□□举□中□治□案部□条威惠斯□下车为政□化雍然□□□其明□□□□其(下阙)薨于□□,春秋六十有一。
悲切摧梁,恸深罢市。
两宫轸□,百辟伤怀。
谥曰□公,礼也。
即以其年之□月十□日,归葬蒲州猗氏县长□□之(下阙)九□才□五际□□□□之道□□天然□□□□之心□由早□驱驰少□宦伍燕南赵北□战□□□□□□□□□□□□□□之节(下阙)之□汉光□委质皇家册馀载□阔缔构绸缪□□蒙卧内之□恩□共里之□泽赞□□之运□□□之(下阙)恂恂□□□□□□□□□之节俭□□默□不贪□□□□夫人王氏,太原□□人也。
世袭(下阙)中□□□□□□□□□□礼□□斯□方谐鼓瑟之□遽□□□之□恤□无□举案何□□□政(下阙)疑□□□□之(下阙)以□□□声□传□范方使。
桑田且变,□□□顷之□,陵谷推移,尚纪滕婴之椁。
其铭曰:
□□□揆,宾王观国。
丞相奇谋。
太丘盛德(下阙)
惭妙□□□□郁抑下□沈吟□□缘鹤□□功参后(下阙)冠带□□□□□传临□□□□选良伫□□布(下阙)遵□教(碑拓本)
赵伯圭再辞免开府仪同三司万寿观使进封天水郡开国公食邑实封不允诏淳熙三年十月十六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八、《玉堂类稿》卷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汉以外戚车骑将军邓骘仪同三司,官名之立实基于此。
元丰而后尊礼天属,多由节钺进领此任。
亲亲贤贤,藩卫王室,古今一也。
卿高明弗抗,和易不流;
践历庶僚,贵名日起;
跻登显服,华闻益昭;
班视衮章,象参台曜。
人以为允,朕何敢私?
逊避之言,固非矫激。
遂欲反汗,不其难乎?
所辞宜不允,不得再有陈请。
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三
王氏之先。代为佐命。
秦之霸也。则王离楚国而三将连衡。
汉之兴也。则王陵项籍而五侯同拜。
南阳克定。应图谶而作司空
西晋聿兴。合歌谣而济天下。
昔者伊尹伊陟。但保乂于商朝。
太公桓公。唯夹辅于周室。
萧何之后。居食禄而无闻。
邓禹之孙。在当涂而不嗣。
未有夏殷三统。金木五迁。
册命重光。轩裳代袭。
则我琅琊之郡。有冠盖之里乎。
建昌之县。有公侯之子乎。
公讳义童。字元稚
其先琅琊临沂人也。永嘉之末
徙于江外。皇运之始。
迁于五陵。今为雍州万年人也。
祖僧兴。会稽
梁安郡南安县开国侯。禄位千石。
圭符五等。营室回于羽仪。
山河入于盟誓。父方駼。
梁正閤主簿伏波将军梁安郡上仪同三司
惠和之性。有文武之才。
伏波将军。从征等于马援
仪同三司开府均于邓骘
家馀积庆。郡不乏贤。
代临本州。则元宾之父喜形于色。
继为本守。则张翕之子迎者如云。
齐国逊位于梁庭。及隋人内禅于皇室。
夏禹之鼎。宝命集于周朝
御龙之家。世禄归于范氏。
公台茂绪。昴宿精灵。
五百岁之贤才。一千年之王佐。
忠规武节。学府词林。
元方闺门。敬其有德。
少游乡里。称其善人。
实惟清庙之器。是曰皇家之宝。
韵谐金石。奏虞庭之八音。
德合圭璋。列涂山之万国。
黄河一曲之水。莫测其源。
赤城千丈之岩。未阶其峻。
偫童忽聚。缀帛而引幡旗。
父老相呼。授履而传兵法。
隋授左勋卫率。非其好也。
河东离析。海内风尘。
天子溺于胶船。诸侯问于金鼎。
能扶天下之危者。必据天下之安。
能除天下之忧者。必享天下之乐。
高祖神尧皇帝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三河之雷电。平四海之历象。
武王之仗黄钺。一月临于孟津
高帝之执朱旗。五星聚东井
公瞻乌于屋。射隼于墉。
陈平则间行而去楚。郦生则长揖而归汉。
奉符系组。观轵道之降王。
偃武修文。见山阳之散马。
初拜车骑将军。稍迁右屯卫将军
录有功也。考于周典。
崇德报功。稽于春秋。
策勋命爵。车骑万队。
备凉土之羌戎。卫军千兵。
京师之屯禁。于时天下初定。
边方未辑。二十八舍。
尚有吴越之妖氛。一十三州。
犹积东南之杀气。武德四年
诏公为江南道招慰使。鼓琴而送。
受命而行。乘使者之輶车。
掌行人之旌节。陆贾至于南海
先责尉佗。隋河入于九江
即徵黥布。诏除泉州都督
封建昌县男食邑三百户
斗牛星象。舜禹精灵。
境接东瓯。地邻南越。
言其宝利。则玳瑁珠玑。
叙其风俗。则丹鸡白犬
公门容驷马。位列三刀。
防薏苡之讥嫌。绝简书之流谤。
岂直广州清节。酌贪泉石门
合浦神君。返明珠于涨海。
贞观三年。诏迁散骑常侍
果州刺史。授期天帝。
肇迹人皇。南充国之旧都。
西宕渠古邑。冈峦纷纠
天彭双辟而作门。珠贝浮沈。
巴水三回而成字。公入参师友。
出居方伯。金蝉左貂
朱旗曲盖。才临蜀郡
即闻来暮之歌。初践益州
已听中和之乐。七年。
诏迁银青光禄大夫。行恒州刺史
西街毕昴。北岳恒山
天开太乙之。地列并州之镇。
境分灵寿乐羊之所封。
邑对行唐赵王惠文之所筑。
公政成期月。风行万里。
邓晨一郡。汉帝称为主人。
李广数年。匈奴号为飞将
行尝计日。郭伋不负于童儿。
郡异中平。王观无私于任子。
既导德而齐礼。亦胜残而去杀。
三禾在殿。将拜郑宏。
两雁随车。坐悲虞国。
享年若干。以十五年冬十一月二十五日
薨于洛阳清化里。公家传将相
世有忠贞。属离乱之宏多。
值风雷之草昧。河宗两日。
负鼎而谒成汤。渭水七年。
垂钓而西伯将军再命。
刺史三迁。种皓栾巴
牧人之良翰。庞参虞诩
将帅之宏规。立事于当年。
扬名于后代。兄国卬。
谷州刺史。弟国稀。
仁州刺史荆枝擢秀。
棣萼生辉。何止平舆二龙
是为家之三虎。唐虞之际。
四岳分居。赵魏之间。
八男为郡。公虽勋缔构。
位总班条。金友玉昆。
良田广宅。而能吐食下士
倒屣迎宾。无笑客之美人。
有拜宾之童隶。策名委贽。
善始令终。当封侯。
克成丈夫之志。死而可作。
无忘事君之道。越十六年二月二日
葬于伊阙县万安山。诏赠杂物百段。
给议仗往还。礼也。
亭连长乐。城枕高都
守阙塞者汝宽。适伊川辛有
北瞻洛汭。尚想元凯之坟。
东望邢山。依然国侨之墓。
夫人阳翟县河南褚氏。即太常卿阳翟康侯亮之女。
中书令河南郡公遂良之妹也。宋公子之流派。
褚先生之苗裔。宏夫人之礼。
传淑女之诗。有文在手。
归于鲁国凤和鸣。
适于陈氏。邑之石窌。
县以封邱。夫尊于朝。
妻贵于室。仙人暂别。
初悲寡鹤之声。宝剑才分。
终合双龙之气。以某年月日。
薨于某所。越某年月日。
祔于建昌公之旧兆。长子师本。
太穆神皇后挽郎袭建昌公
韩王祭酒岐州司士参军定州安喜县令。誉闻州里。
学富邱山。以卿子而为郎。
以象贤而开国。朝游楚泽。
暮宿燕宫。东临石柱。
雍为积高之地。右会长星。
唐是中山之邑。出游邻国。
不以陪臣见轻。上谒邦君
不以属官相待。洛阳朝觐。
适见双凫。东都墓田。
行悲驷马。以年月日。
终于某所。越某年月日。
即陪葬于先兆。次子师表。
左千牛备身。迁尚辇直长
许州临颍博州堂邑沧州乐陵绵州万安果州西充县令。能传祖业。
克嗣家声。言偃之文章。
仲由之政事。陪紫极。
绕钩陈之六星。旦奉黄麾。
屯玉车之千乘。至若繁昌土宇。
魏文帝之墠坛。堂邑提封。
汉陈婴之侯国。河分九道。
渤海东临。江派五津
昆崙北指。莫不爱人以礼。
为政以德。钟离意之禁暴。
不用尺刀。公孙述之有神。
能持五县。次子师元。
巂州都督府徵县。次子师楚。
夔州都督府云安县秀。
羔雁成行。滇北数十
莫大邛都之县。邑东七百里。
唯有巫山之峡。言其县职。
夔龙入于阙门。叙其邑人。
鸾鸟翔于学舍。咸能尽其孝。
丧尽其哀。积粟万钟。
思负米而何得。榱题三尺。
泣吾亲而不见。卜其宅兆。
麟凤匝其冈峦。陈其簠簋。
春秋变其霜露。思传旧德。
式建丰碑。戴安道作颂于郑元。
蔡伯喈披文于郭泰魏武皇读而称妙。
非所望焉。夏侯湛见而陋之。
固其宜也。铭曰。
厥初兮后稷。导生人兮知稼穑。
降及兮文王。精翼日兮衣青光。
东迁兮郏鄏。晋上宾兮帝乡
秦三将兮继代。汉五侯兮克昌。
狼山兮峻极。等淮水兮灵长。
惟祖考兮鼎盛。佩金璋兮謺映。
彼山川兮降灵。玉树兮青青。
张良兮昴宿。乘傅说兮箕星。
出忠兮入孝。武纬兮文经。
陈嘉谟兮制千里。摛藻思兮掞天庭。
隋兮丧乱。土崩兮瓦散。
皇运兮权舆。人神兮攸赞。
值笙镛兮变响。属天地兮贞观。
河两日兮事殷。井五星兮归汉。
带长剑兮炜煜。拥幡旌兮照烂。
周命兮惟新。云雷兮尚屯。
控东南兮荒景。负江海兮未宾。
陈礼乐兮命使。动輶车兮辚辚。
用蛇符兮泽国。颁虎节兮山人
专一方兮革面。重九译兮称臣。
天垂兮星纪。地连兮交趾
山草树兮潜移。蜃楼台兮郁起。
合浦太守。为广州刺史
归涨海兮明珠。饮石门贪水
侃冲天兮八翼。代出身兮万里。
全蜀兮奥区。枕邛笮兮倚巴渝。
灵台兮古迹。充国兮旧都。
丰貂兮左珥。介士兮前驱。
浚三刀兮持节两日兮剖符。
降鸣鸠兮大夏。骋神马兮长衢。
毕昴兮分野。兰堂兮四下。
汉皇帝兮国都。耿将军兮坛社。
恒山兮诏邓。犹朔方兮命
李北平兮汉飞。郭并州兮竹马。
瞻泰阶兮坐蹑。惜天年兮不假。
伊大姓兮颍川美人兮婵媛。
兮因地。女嫁兮因天。
见乘龙兮奕奕。睹飞凤兮翩翩。
蘧瑗兮有礼。笑虞邱兮未贤。
始衔悲兮昼哭。终共尽兮千年。
卜龟谋兮习吉。陈旨酒兮嘉栗。
车徒俨兮在门。旌旆纷兮竟术。
循洛桥兮南渡。从国门兮右出。
树萧萧兮风。云惨惨兮无日。
指邱陵兮一闭。与天地兮相毕。
悲孝子兮纯深。孰忧思兮可任。
诉高天兮泣血。蹐厚地兮崩心。
树碑兮神道。无愧兮词林。
历阳之都兮水没。圆峤之海兮山沈。
俾外孙兮幼妇。白玉兮黄金。
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三
黄帝大电之精。
以太清而张乐。
惟高辛招摇之象。
以人事而纪官。
于是乎生我司徒
敬敷五教。
翼赞虞帝而咸熙庶绩。
惟殷汤受天明命。
以统九有之师。
微子崇德象贤。
以为万邦之式。
于是乎生我丞相
约法三章
光辅汉室而威加四海
自齐宣皇帝商周之日。
号西伯以称臣
太祖高皇帝尧舜之朝。
南河而革故。
司空临川献王懿亲明德。
论道经邦。
中庶子平乐侯开国承家。
丹书白马。
于是乎生我齐贞公
惟魏之宝。
周之翰
开上帝而格天地。
燮阴阳而平水土
详求典载。
历选台衡。
或大泽而康帝图。
或高邱而济王业。
诸侯五百。
伊尹出于庖厨。
甲士三千。
太公起于屠钓。
未有上从轩后。
下及全齐。
圣主明君。
三居域中之大。
帝师王佐。
累极人臣之重。
古所谓殁而不朽者。
抑斯之谓欤。
公讳彪。
字明俊
兰陵人也。
宣帝之元孙。
高帝之曾孙。
临川王之孙。
平乐侯之子。
禀神河岳。
庆王侯。
攀两曜之末光。
乘五行之秀气。
温厚廉让。
当时以为达人。
宣慈惠和
天下谓之才子。
属三方鼎立。
九土星分。
禄去公朝。
失诸侯之盟会。
政由梁国
建天子之旌旗。
士女同叹于商墟。
鬼神共谋于曹社。
公杜门屏迹。
心不自安。
与门生故吏数百人归于后魏
宣武皇帝以客礼待之。
诏除给事中
假龙骧将军。
正光五年彭城长史
假节则将军比于王浚
优礼则长史兼于杜袭
龙骧可畏。
晋后任之于渡江。
骐骥不乘。
魏氏托之于留府。
六年通直郎散骑常侍中书侍郎
永安三年帝北巡。
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
散骑通直
起于天兴之元
中书侍郎
始自黄初之代。
宣威抚军之号。
仆射光禄之名。
奇才总于文武。
重任归于将相
徐方叛逆。
以公为行军长史兼统别部。
仍加鼓节。
彭城宋邑
海岳徐州
峄阳孤桐。
羽畎夏翟。
昔称都会。
今实边陲。
鲁伯禽始得专征。
周穆王遂行天讨。
公手执旗鼓。
坐谋帷幄。
陶侃部分之明。
阮孚戎旅之重。
有如荀羡
独负逸偫之才。
不学江逌
空有连鸡之喻。
徐州平。
黄门侍郎扬州大中正
黄扉蔼蔼。
青琐沈沈。
有若张公之万户千门。
博观图籍。
太湖为浸。
会稽为山。
有若荀勖之十郡一州。
诠藻人物。
累迁大司农
秦称内史
汉曰司农
管夷吾陈不涸之名。
耿寿昌常平之议。
时播百谷。
后稷让于虞书。
阜成兆民。
列卿拜于周典。
普泰元年车骑将军
右光禄大夫
永熙二年出为颍川太守
地称汝颍。
俗尚申韩。
有郑伯之别都。
有周公之朝邑
教之德化
无囚历于八年。
任于贤能。
旁润踰于九里
于时齐武王居中作相。
实有迁鼎之谋。
太祖在外持兵。
深怀事君之道。
昭公失位。
由季氏之执权。
襄王出居。
晋文之霸业。
三年秋八月武帝长安
以义兵从顺。
大统元年开府仪同三司
灵璧县开国子
三百户
金堤石印。
清济浊河。
爰赐土田。
以为藩屏。
汉之宰相
开封邑
周之列侯。
实兼卿士。
二年车骑大将军
九年五兵尚书
十年中书监
骠骑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
进爵为公。
增邑一千户。
天子有诏。
不入军门。
匈奴未灭
不营私第。
蔡谟兼五兵之署。
邓骘三台之仪。
中书之纶翰。
上公之冕服。
十六年侍中骠骑大将军
以下并如故。
昔惟常伯
今则侍中
切问近对。
拾遗补阙。
冕旒无象。
先问顾和
玉佩不存。
即徵王粲
废帝后二年公不贺。
出为使持节华州刺史
侍中并如故。
桃林国邑。
大荔城隍。
三秦六辅之奥区。
五岳四渎之襟带。
倪宽之为内史
唯事溉田。
薛宣之守冯翊
但知拱默。
寻加特进
馀如故。
官品第一。
朝廷所敬。
辟吏如五府之间。
班列在三公之后。
唐虞之继文德也。
稷契谟明于两朝。
魏晋之顺大名也。
王建功于二代。
周武成三年进封青州齐郡公
二千户
赐号东岳先生
诏曰。
尧有四岳。
朕惟公一人。
赐杂䌽二千段。
甲第一区。
雍州良田百顷。
其优礼如此。
尧命羲仲
星鸟嵎夷之官。
周赐姜牙
穆陵无棣之境。
三王不
同盟固于泰山
百代相因。
旧国传于负海。
保定四年
公薨于长安私第。
天子罢朝。
偫臣赴吊。
丧用官给。
呜呼哀哉。
五年赠少保使持节扬光三州诸军事扬州刺史
谥曰贞公
礼也。
公少丁外艰
州党称其孝。
齐武皇帝见而叹曰。
可谓吾家曾闵。
外祖太尉王俭谓其子侍中骞曰。
成汝宅相者。
在此孙乎。
公之北归也。
魏宣武帝敕曰。
微子去殷。
项伯归汉。
卿又得之于今。
公涕泣横流。
跪而对曰。
臣家国不造。
鼎祚沦亡。
进不能匡正。
退不能死节。
今复托身有道。
何敢比德古人。
益重之。
及周太祖作相西朝。
王侯之下。
皆望尘而拜。
公与之抗礼。
太祖尤相敬待。
屡有咨询。
尝曰。
国家之子房也。
公体淳和之至性。
负廊庙之大才。
孝通神明。
忠定社稷。
马伏波来游二帝。
晏平仲能事百君。
在魏则贾诩荀攸
在周则太颠闳夭
司徒克慎厥始。
丞相厥中。
惟公载德。
克成厥终。
三后同其政道。
子孙训其成式。
辉光助于日月。
积德广于宇宙。
以某年月日葬于少陵原。
国迁三代。
年移十纪。
杜当阳之碑石。
汉水而无闻。
仲山甫之鼎铭。
匈奴而不出。
曾孙皇朝右金吾将军同州刺史得照。
宏才大节。
玉振金声
入当天子之右军
出临帝京之左辅
承积善之馀庆。
大宗之不迁。
愿述家风。
思传祖德。
是用勒铭刻石。
相质披文。
于景钟。
大夫称伐之义。
书于太常
诸侯计功之道。
追题瓦屑。
郑康成北海之门。
重刻碑阴。
张平子南阳之墓。
其词曰。
黄帝摄政。
勤劳耳目。
居于轩辕
战于涿鹿
咸阳
登坛受福。
表正万邦。
缵禹旧服(其一)
逮乎微子
周之国宾
降及萧叔。
宋之懿亲。
高祖丞相
王迹是因。
宣皇御史
社稷之臣(其二)
太阴所立。
皇齐诞圣。
既创元基
仍集大命。
谋孙翼子。
重熙累盛。
天禄永终。
南风不竞(其三)
惟公载诞。
克嗣家声。
千丈多节。
三年一鸣
待时而动。
以族而行。
才归晋国
璧入秦庭(其四)
符坚拜首。
降天之使。
陶豫策名。
勤王之事。
任隆起草。
荣高近侍。
赫赫禁门。
雍容貂珥(其五)
日暮青琐
夕郎之职。
法驾毕陈。
黄门次直。
帝王之盛。
诚在农殖。
如京如坻。
我稷(其六)
吴王旧国
采山铸钱。
公为中正
佩以韦弦。
夏禹遗迹。
今来颍川
公为太守
示以蒲鞭(其七)
齐称东帝。
周称西伯。
诸侯谋王。
天子下席。
公之忠义。
如彼松柏(其八)
发自新邑
归于陆海。
魏德虽衰。
天命未改。
功成晋郑。
为而不宰。
宠茂山河。
于是乎在(其九)
亚夫真将。
去病元勋。
持兵对揖。
绝漠行军。
尚书武库
抑有前闻。
侍中重席。
曾何足云(其十)
当涂逊位。
有周经野。
二国唐虞。
两朝裴贾。
出守冯翊
人无讼者。
受封于齐。
实匡天下(其十一)
晨占赤乌。
夜辨黄熊。
曾参易箦。
期于令终。
子囊城
没有遗忠。
明君辍祭。
偫臣会同(其十二)
黄屋左纛。
轻车介士。
朝发桐乡
暮归蒿里。
积善馀庆。
由来尚矣。
公侯子孙。
必复其始(其十三)
论不当捐弃边地与西夏元祐五年六月 北宋 · 上官均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三
臣窃闻朝廷欲捐边郡地界,割与西夏,不知然否?
果然,则戎心日骄,边地日蹙,士气日沮,边陲之患从此起矣。
臣以谓夷狄天性桀骜,不顾信义,先王之御四夷,如制悍马,如畜骄子。
悍马失衔辔,则必踶齧而为患;
骄子专用恩,则必陵上而犯义,此势理之必然者也。
汉文帝尝与匈奴和亲,而数犯关塞;
唐德宗尝为平凉之盟,而将士陷没,此已然之验也。
前日朝廷轻信边臣之计,捐弃四寨,论者深以为恨。
今又捐割边地,以增西夏之气,臣恐自此边境日蹙,戎马日深。
边境蹙则斥堠逼近,无以为仓卒之备;
戎马深则敌将压境,而有难守之忧。
不独如是,朝廷自开拓边地,不啻十年,属户、弓箭手耕耨其中以为生者不知几千万人。
其材力勇劲,便习弓马,自卫其家,人人有必死之志,而边陲赖以为藩捍手足之用,诚非小补。
往者捐弃四寨,旁寨之民流离失业,未知所处。
今复捐边地以资西夏,则并边属户及弓箭手庐舍、田业悉皆委弃,无以自养,则为属户者或反附西夏,为弓箭手者必散居内地,是自去其手足而撤其藩捍,何异借寇兵而资盗粮!
西戎得志,将日有窥伺中国之志,朝廷且有昃食之忧矣。
机事一失,虽悔无及,不可以不深思而熟计也。
汉永初中,羌人反乱,残破并、凉,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愿弃凉州
虞诩以为先帝开拓土宇劬劳而后定,今惮小费,举而弃之,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
今羌人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
议者喻以补衣犹有所全,恐其疽食侵淫而无限极。
卒从议。
观今日捐弃边地,颇类于此。
臣昨于今月二日具奏指陈边事,十二月复于延和殿奏对,言夷狄不知恩义,中国不可示弱,边地不可轻弃。
亲奉圣语,以为夷狄无厌,兹见陛下睿知天纵,洞照远人情状。
今乃闻有旨捐弃边地,与前日圣诏意指不同,窃恐议者进说,上惑天听。
臣窃料议者不过言治天下以安静为本,及言已讲和,因所欲而与之,可以息兵弭患,若拒其请,将生事而起衅。
又不过以陛下方垂帘听政,非用武之时,边陲将帅无足以当阃外之计而属大事者。
臣以为此皆一偏之说,私忧过计,茍目前之安而不知异日之患也。
窃观夏人请地不已,而继以遣使贡贺,实利赐予,因伺朝廷旨意,非有畏服中国之心。
今若信其虚辞,割地弃寨,求满其犬狼之欲,以幸安静,此与汉唐恃区区之盟好无以异也。
臣愚以为守边之策既不可以生事,又不可以畏事。
生事则贾夷狄之愤怨,畏事则启敌人之骄心。
今畏事而弃地,则西夏必有轻中国之意,又将有无厌之求,舐糠及米,攘肌至骨,其势必至于遂请熙河、兰城故地,又将复与之耶?
陛下于是时必至赫然震怒,剪伐攘斥而后已。
所谓可以息民弭患之说,臣未之信也。
陛下至公御下,信赏必罚,小大之臣,孰敢不用命?
不幸而夷狄背恩负义,侵犯边鄙,以为非用武之时,将闭关逊请,不与之校耶?
如是则四夷观望,蚁聚蜂起。
当是之时,不知何以为计欤?
臣闻高祖佐命,出自亡秦,光武得士,亦资暴莽,世非乏才,用与不用耳。
今天下黎献悉为帝臣,文武知略宜无不具,特患选择之未至耳。
若以为将帅乏才,窃疑不然。
臣所谓议者之说出于私忧过计,良为此也。
自古禦戎之策,󲦤绅之儒则守和亲,介胄之士则言征伐,盖性有勇怯,滞其所见,非通方之论也。
夫不欲割地示弱之说,若出于边陲武弁之士,则疑其有邀功生事、快愤骋勇之意,固未可信。
今西方士人及在廷之臣皆以为中国不可示弱,夷狄不可骄纵,远近一辞,异意者鲜。
《书》曰:「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
《传》曰:「善钧从众」。
臣愿诏执政大臣考众多之论,以决大计,无茍目前之安,以启异日之患。
天下幸甚!
〔贴黄〕臣窃闻前日捐弃四寨,蹙地辱国,西方士人莫不归罪赵卨,皆以为久在边陲,茍一时无事,不为朝廷远虑,意欲脱身归朝,冀望入为执政
愿陛下询访大臣,反复审计,无惑区区之私说。
兼旁边寨地,自系先朝开拓兴创,夏人若固邀请,但当令边帅答以有司循守旧疆,不敢上闻朝廷,如此自足以折夏人之请。
臣又闻夏见今权臣用事,国人离贰,此正朝廷立威,镇服四夷之时,不可示弱,长戎人之骄气,以启侵侮。
《传》曰:「一日纵敌,数世之患」。
此朝廷之大计,臣所以博采众论,竭区区之愚以裨万一,伏望留神详择。
臣窃料西夏所以固请塞地堡寨者,必系要利,非闲慢无用之地。
既得所欲,则意在渐逼城垒,隔绝应援,即图熙河数郡。
若悉付与,正是堕其术内。
先帝艰难用兵,以拓边境,陛下继守,不宜弃之于容易,以启后患。
一弃不可复得,悔恨无及。
朝廷未欲遽绝其请,即系委边臣相度为辞,以少缓其意。
俟年岁间,将帅精悍,边备肃整,即明画封疆,示以不与之意。
伏望详酌施行。
唐昭宗赐钱镠铁券(券瓦形,长角尺一尺八寸三分,阔一尺一寸,厚一分五釐,重三十二两,嵌金文共三百三十二) 晚清 · 缪祐孙
镂金煌煌字三百,咨尔彭城上柱国
镇海镇东军开府持节中书太尉职。
媲汉邓骘孔悝,褒德策勋视斯敕。
有唐吉金经千年,懋典法器稀流传。
重以浩劫遁濩渃,既失复得宁非天。
台州诸钱始南宋,守器曰忱贤不憃。
翠华南幸稽乾隆,裒选拜进随云从。
天章巍焕锡琳琅,使臣树铭镌嘉颂(别一漆版六瓦形制,大小同乾隆壬午御笔诗外木匣,前学使徐树铭制,上题曰:天章云汉。侧有记,皆篆文,甚精雅。)
于乎,卢龙万骑潼关走,藩臣跋扈貙枭丑。
河朔三镇尤狓猖,不反而反惟怀光。
人臣谋反赐铁券,其辞虽悖非无见。
几曾丹心贯日月,必要信誓兼金鍊。
我思昔日唐昭宗,纥干山雀愁穷冬
师尚父王行瑜魏王九锡朱全忠
中原生民成疮痏,节度恣睢玩天子。
董昌之辈不足诛,大梁逆祸肘腋起。
郑畋壁垒惊黄巢,处存赴难麾旌旄。
晋阳招讨李克用,死遗三矢忠肝昭。
矧此勇慑钱塘潮,诛昌定頵精兵饶。
河山带砺铭勋高,胡弗驱马入淮汴。
朱三之颅力可断,胡弗连兵杨行密,斫头穿眼仇奚益?
乘乱独为割据谋,毋乃鼠窃兼狗偷。
可怜江东罗隐,曲讽勤王志悲悯。
拜恩乾宁曾几时,名马玉带臣受之。
虽云屈节完江表,得勿惭对沙陀儿。
吁嗟乎,取以为式号虓虎,不学无术笑洪武。
李郡王墓志铭1050年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七、《宋景文集》卷五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皇祐二年秋七月,有宋元舅彰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李公用和以羸疾闻,太医更往治,弗损。
丙申,乘舆临问,公病不能束绅,卧箦泣谢。
上念公居告久,又素不殖产,赐银三千两,为医祝费。
斥官舍百馀区,岁僦二百万与之,使长食其赀,即赐所居为公第。
又以次子西上閤门副使珣为正使
二子一孙未仕者,赋其禄。
皆拜床下。
甲辰,公薨。
上震恻,是日临吊,哭且恸,赗𧚇络绎。
遗命辞诏葬,故遣近侍及中大夫职丧事。
册赠太师中书令陇西郡
五日不视朝,赐谥曰恭禧
壬子,帝举哀苑次,将卜葬,以八月甲申吉,诸子号踊荒痛,乃庀具,有诏葬日以本品卤簿宠之。
又命史臣次王之行,镂石藏于襚。
谨按,王字审礼,系出陇西,远祖徙馀杭,既又来京师,故今土著,始为开封人
曾祖讳应己,隐不自名,曾妣曰沈夫人。
祖讳延嗣,举进士乙科,终金华主簿
祖妣曰汪夫人。
考讳仁德,以进士试有司,数诎,晚乃选为三班奉职,终左班殿直
妣曰章夫人。
惟夫人克生元女,嫔帝诞圣,柔风顺教,佐治六宫,终享大号,祔主庙祏,是为章懿皇后
前后延贲三世,并以太师、中书令尚书令告第,以舒、邢、魏为三公国,吴、陈、楚为三太夫人国。
廞钿刻章,罗照窀涂。
王即后母弟,少孤,内行修谨,释褐衣,召为廷臣。
试事连最,益知名。
右侍禁閤门祗候出监考城兵。
明道元年,会章懿丧,除礼宾副使
其年大考宫室,以分护劳正为礼宾使
明年,改治后陵,王参相奉安。
帝念后昆弟惟王,思有褒宠,故擢崇仪使贺州刺史,将彍骑轻兵护梓宫。
明年,诏王亲展寝园,还为宁州刺史,改刺泽州,并本州团练使
又迁庆州,加防禦使,拜鄜州观察使
贺及鄜,不即州,领皇城兵。
宝元二年,仍使号充殿前都虞候
俄加永清军节度观察留后,以帅职出为真定府定州路马副都部署。
踰年,迁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更为兵马都部署
召还,视本司事。
未几,改帅马军
庆历二年,拜建武军节度使,充殿前副指挥使
久之,以建武节进检校太傅,充宣徽北院使
不踰月,授彰德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王既尊戚慎将,当日进见省户下,故不之镇,留为景灵宫使
居再岁,升门下二品。
王临事强敏,然性静畏。
见可以佐县官者,避戚属,未尝显争得失,率一二密对,故外莫得闻。
不为狗马玩好驱驰弋猎,不立居宅。
检御姻族,使循法度。
此则马廖之慎也。
先后之启故陵,瀸洳方中,诏王按视,中外为惧,王不一辞措枉于人,物色申右,帝意解。
故薄主者罪,往往得原。
此则樊宏之畏也。
前后居爪牙任,为国禦侮,岩廊尊荣。
不竦不哗,退视徼道。
按周庐,省幕府,文书惟谨,建白时当,有司率为故常。
河北,尤善抚士,修完器械,勉怯为勇,易单为牢,悉公钱享部校僚属,无留私。
景祐中,再郊,王两为大内善守。
此则申伯之武也。
初,王无第,诏权舍芳林园。
王以禁禦非人臣所居,固辞,更假今第。
此则窦长君之能让也。
领殿前兵历四期,后数请间避剧任,帝曰:「叔舅诚年高,尚烦以职事,非所以优之」。
由是开府宰相,每朝会大宴,与执政联坐,鸣玉珥貂,进退恂然,亲宠第一。
尝属疾,辇过候安否,勉医药,赐予千万,又以王经过郊墅,别赐银饰安舆。
此则邓骘之贵也。
大抵外戚在朝廷,预进退士,干议论,则近权,权且有党;
滋货买田,通四方饷谢,则近侈,侈则多求。
王居常谢宾客,罕所荐进。
朝或大议论,不敢知,故无党无党则权不往。
用度一出俸,稍抑绝苞苴。
其为子孙谋,尽仰所赐产,故求寡,求寡则侈不至。
且王肺腑要重,茍有开说于上,势宜听。
糜金钱,嗜所欲,厚自奉养,人亦无所诋疵。
而天资俭约,终不舍此为彼。
使属任之恩始终荫密,不曰贤哉!
功臣号再加,阶光禄大夫,勋上柱国,爵开国公,虚食邑四千户。
夫人王氏,以淑懿之行,助宗事,干内法,偕王之贵,封荣国夫人
生男子九:曰璋、珣、琚、琦、瑊、玮、球、瑛、某。
璋为眉州刺史防禦使,领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珣即前拜閤门使者;
琚、琦、瑊、球,皆任内殿承制崇班
玮为滨州刺史
初,上欲与王世为甥舅,故诏玮尚福康公主,主待年,玮前拜驸马都尉
瑛为东都供奉官,早夭,赠如京使某州刺史
或以沈果进,或以敏干闻,或以谨厚选,其能济王之美而不陨也。
惟邢公而上,坟墓在馀杭
自魏公始茔开封府祥符县邓公乡原,窆于昭位。
今克葬王于魏公之左,为穆位,也。
秦康公以路车乘马赠送晋侯,作《渭阳》之诗。
人微事陋,仲尼以为可传,追什其风。
况乎宠外家,褒哲辅,恤终表贤,仪物典册,光明肆大,极天子亲亲之恩,慰先后在天之慈,庸得不识!
铭曰:
王之,赤舄绵绵。
乃自馀杭,引而北迁。
允显魏公,赐始家田。
度汴之阳,大表厥阡。
王之贵,照发于他。
帝所自出,亲则舅家。
忠力谨庸,福禄是荷。
台臣之印,上将之牙。
王之亡,帝恸且伤,五不视朝,哀袭缌裳。
师令王爵,追密厥章。
归赗易名,恩缛于常。
王之葬,图于茔穆。
既有秘器,饭珠赠玉。
鼓吹轰铮,旂旒熠煜。
我且不朽,彼则陵谷。
王之后,诜诜而荣。
或筑外馆,有提卫兵。
佩锵其珩,冠翠其缨。
尔公尔,永嗣家声。
咏史 其六 清 · 田雯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古欢堂集卷三
关西杨夫子,大节实峥嵘。
如何触邓骘,嗟哉夕阳亭
缅彼哀帝时王嘉同此情。
唐卫国公晋封灵显王碑铭明道二年四月 北宋 · 李公弼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
《易》曰:天地变化,刚柔相推,周流六虚,首出庶物。
阴阳不测者,其神道乎!
《书》曰:钦明文思,温恭允塞,向用五福,降之百祥。
吉凶所生者,其人事乎!
扶天下之危者,必据天下之安;
除天下之否者,必享天下之泰。
贵盛,命也;
文武,才也。
生唯封侯,丛尔班超之气;
死当庙食,壮哉梁栋之言。
生民以来,王侯之祭,功德不朽,神变无方,未有如灵显王者矣。
唯王姓颛顼玄元之裔也。
按地志河图,舆鬼五星,鹑首列咸秦之分,金城千里。
唯王讳靖雍州京兆人也。
昔在皇唐,佐命享高年之祉;
迨于晋室,聪明降肸向之灵。
生而位尊鼎铉,升于上公
唯王起家仕,为马邑丞
其屈伸之道,有如此者。
唯君子清明在躬,唯贤者忠信为用。
唐高祖神尧皇帝韬潜勿用,养晦遵时。
振旅北门,观兵极塞。
控弦十万,英烈生震耀之机;
被练三千,慷恺有澄清之志。
王密察其变,悬识其微,自锁上言,道塞其上,有如此者。
太宗皇帝名飞帝箓,功被寰瀛,是时拜王为荆州总管
武德四年,破萧铣江陵
六年,执公祏于陈郡,迁拜扬州长史安州大督。
《禹贡》九州,肇开荆野;
《书》列七郡,咸隶桂林
文武登任者,厥唯艰哉!
是用拜王为刑部尚书中书令,转兵部尚书封代国公
若乃阴山瀚海,大升西街高皇之愤雪矣。
是时天子方畴咨边事,昭赫戎容,攘夷狄以正封疆,闻鼓鼙而思将帅
是类是祃,祭蚩尤于北门;
五甲五兵,统羽林于东壁。
是用拜王为定襄道总管
突厥也,帝用嘉之,是用拜王为尚书左仆射进贤之官。
文帝临轩,方思李牧
邓骘授钺,遂伐西○。
于是拜王为西海道总管
西渠巩甲,四百乘之戎车;
青海葱山,五十国之风土。
惟王战伐功名,事光于彝鼎;
轩裳弁冕,位极于人臣。
享寿邻于耄耋,累阶至于开府
谥曰景武,昭其绩也;
赠曰司徒,厚其终也。
其贵有如此者。
考乃骊穴腾精,尼丘禀粹。
十翼考《连山》之象,九畴观洛水之书。
武侯八阵之图,兖国四夷之学,靡不通微索隐,极思覃精。
惟几也,故能相天下之宜;
惟变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汾州大儒文中子,王之师也。
化而不测,谓之灵,死而不朽,谓之为显,则灵显之义也,盖由此乎。
晋高祖奄有四方,肇基王迹,大勋未集,戎马生郊
暴盗称戈,下据成皋之谥;
王师抗旆,遂踰秦有之郊。
上相洁诚,聿永阴助,明灵在梦,式降玄符。
自卷甲疾趋,诘朝请见,枭鸣右纛,果召胜风,血染成河,大歼鲸敌。
岂止钟山之革,但化人形;
即墨之兵,始言神助。
繇是飞章上达,制册垂休。
青编分字于日华,茂典增封于王爵
赫赫阖闼,煌煌庙堂,雕甍企而翼张,层构竦而霞起。
缭周垣之百堵,度中室之九筵。
奔星下拂于绮窗,顾兔信毚于绣桶。
夏伏腊,常存黄石之祠;
春露秋霜,无废皋陶之祀。
其功德神变也,有如此哉!
尝被嘉传,恭拜祠庭。
尚父之丹书,预闻英烈;
赞东方之画像,精激壮心。
抽毫,遂为铭曰:
天道草昧,圣人经之。
哲王膺命,贤臣辅之。
王为元辅,位尊帝师
没为灵神,其用明粢。
其尊伊何,秉旄仗钺。
其神伊何,顺天征伐。
绪以功著,貌以庙设。
其祀不绝,其灵罔歇。
于赫贞珉,永刊英烈。
伏愿皇帝万岁,府主千秋,文正官班,常居禄位。
然愿家家安吉,户户荣昌。
普愿沾于福田,各同增于永寿。
四方宁静抚夷狄而拱手来朝;
海内奠安,缉戎蛮而乡歌进奉。
年年善稔,岁岁丰登,士庶黎元,咸沾福祐。
明道二年岁次癸酉四月一日建。
按:弘治《潞州志》卷九,弘治八年刻本。
代贺钱参政知枢密院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四五、《攻愧集》卷六四
恭审荣膺宸綍,进贰政机。
兼持右府之权,益壮本朝之势。
邮音一播,舆论交孚。
恭惟某官德量恢洪,勋名赫奕。
传龟袭紫,伟冈头泽底之家;
耸壑昂霄,擅日下云间之誉。
早膺睿眷,寖历华途。
游刃不见于全牛,利器岂拘于错节。
外台辅郡,著藩宣屏翰之功;
清列近班,备献纳论思之益。
顷以边庭之未靖,尝持使节以请行。
风清塞北之烟尘,名震淮南之草木。
折冲樽俎之上,运筹帷幄之中。
邓骘欲弃凉州,微升卿几误国事。
营平固守明诏,谓宣帝可为忠言。
披胆莫回,噬脐增悔。
以身徇主,岂欲得先知之名?
转败为功,自难掩孤忠之节。
亟畀函之宠,峻跻枢筦之权。
虽士气之已振,尚兵衅之未解。
力裨圣算,先遣轺车
嘉谋无胶柱之拘,天意有转圜之易。
垂绅󲦤笏,坐致元功;
曲突徙薪,终为上客。
宜进参于鬷嘏,俾益究于宏规。
士夫喜公道之行,中外欣王化之复。
惟夷险不踰于操守,故始终尤被于龙光。
大臣虑四方,玉铉方资于调燮;
人主论一相,金瓯将启于姓名。
某窃禄无堪,荷恩自旧。
侧听丝纶之播,不胜燕雀之私。
邻哉邻哉,方庆明良之遇;
人耳人耳,愿归造化之馀。
资政殿大学士致仕赠特进娄公神道碑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九○、《攻愧集》卷九七
国家中兴八十馀年,四朝以圣继圣,相守一道,夫岂不欲复大雠,归侵疆而申缔邻好,遵养时晦以俟天命?
盖其庙谟深矣。
比岁权臣窃弄威柄,富贵已极,犹以为未足,假恢复之名,以逭危溢之祸,其党又相与嗾之,平章军国,益无忌惮,一旦妄发,以债帅为方召,以骄兵当犬羊。
人人知其必危,竞进者方纵臾以苟爵位,不在其位者固不容强聒,仕于朝者虽面从而腹非,无敢有诵言争之者。
时惟娄公机以直谅之资,抗议无所回挠,一为御史,即上疏明辩之。
是时权臣虽倡此议,犹未敢自任。
邓友龙初不知兵,将漕淮右,腾书投合,妄荐大将
既叨召还,专主此议,为侍御史,为给事中,公皆与为寮,每语及此,未始不奋然力诋,以为必败国事。
友龙至不能堪,曰:「不逐此人,则异议者不已」。
公亦自以不合丐归,除职与郡,竟求奉祠
泗州获捷,友龙上表称贺,自以为势当如破竹,群欢竞和,谏大夫遂以诋公,褫职罢祠。
开禧二年之五月也。
已而延敌致寇,涂炭数郡,奸党失措,始愧公之言。
八月,再畀祠禄
明年二月,复职。
十一月,元恶既诛,大明黜陟,天子思公之忠,十二月,除吏部侍郎太子左庶子
嘉定改元正月到阙,兼太子詹事
五月,除给事中,兼权工部尚书
七月,除礼部尚书、兼给事中
八月,擢同知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
十月参知政事
盖公天资忠鲠,不畏强禦,逆折兵锋,言虽不用,而后日皆验。
先见敢言,人所畏服。
既坐庙堂,不以词色假人,相与维持和议,密赞更化。
惜乎年高疾侵,奉身而退。
居无何,考终于家,经济未究,孰不兴殄瘁之悲!
诸孤以钥同宗同朝,交情之厚,既葬而求铭,义不得以老退为解。
先书立朝之大节,系以言行履历之详而铭之。
惟楼氏自武王夏禹之后东楼公于杞而始得姓,后有食采于娄者,别为娄氏,其实则一宗也。
建信侯在汉为刘,蝉联数十世至䢿,事吴越,避武肃王嫌名,始复为娄。
左千牛卫上将军,占数嘉兴,五传而至公之曾祖,讳亿
亿生乾曜,俱为将仕郎
父寿,朝奉郎
以公贵,三世累赠少保少傅少师
曾祖妣杜氏,祖妣邓氏,顾氏,妣郭氏,为谯国、崇国、荣国、成夫人
少师庄重有家法,教子甚严,公其第三子也,字彦发
幼而颖悟,日诵数百言,能自刻苦。
长益奋励,该贯经史百家之书,作文直欲以左氏、班、马、韩、柳为标的。
或谓其持论太高,公曰:「他日以此致君泽民,要当自立,讵可苟徇时好」?
盖其立志已不凡矣。
两上乡书,乾道二年赐进士出身,授左迪功郎临安府盐官县尉
丁成国忧,服除,主和之含山簿。
铜城有八十四圩,遭夏潦大坏,仅存其一。
郡以委公,役工三千有奇,设庐以处之,优给庸直,时犒酒炙,器用材植一出于官,民乐劝趋。
两旬告毕,邑人欢服,砻石以记。
七摄淮邑,率以治办闻。
荐章交上,寻丞于潜漕使檄公摄宰之阙。
潜川以蚕桑为命,织纺贸易至于再税。
公首罢其一,民甚德之。
酒坊县计所仰,久废弗葺。
公大修酒政,岁羡息钱近二十万,日以宽裕。
先代输贫民之奇税,寖以及四等户,所被广矣。
版籍既亡,有产去税存之害,公一新之,狱讼几绝。
庭空圄虚,治行称最。
邑素无学,大比无应选之士。
公首建夫子庙,启庠序,择师儒,士有以养。
李廷光首预宾送,擢贤科,亲书「桂枝坊」以表其庐,士益知劝。
政声上闻,有旨都堂审察,以少师得疾而归。
既遭外艰,士民莫不借留,匍匐奔慰,缟素盈门。
公性至孝,居丧尽礼,手书《华严》、《法华》等经以伸冥报。
免丧,为江东提举司干办公事
尝易淮东,已而复旧。
淳熙十二年,以举主改宣教郎、知衢州西安县。
十六年,光宗覃恩,赐银绯。
县当舟车之冲,号难治
公以学道爱人自任,不可干以私,有腾谤者不为动。
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
公曰:「设得金,将谁归」?
守督赋峻厉,公不忍施一箠,课亦不乏。
亲阅案籍,豫定役次,民服其公。
绍兴二年通判饶州
五年,皇上践阼,转朝请郎
庆元二年到官,事多关决而无侵官之嫌,滞讼随以清省。
一重囚狱具欲上,察其诬,白郡覆鞫之,得不冤死。
又二人已经详覆,以其可疑者,同太守以闻,俱得减等。
参政袁公说友帅蜀,辟议幕,不就。
摄州及南康诸台,益称其能,相率列荐。
内相洪公迈称道尤不容口,谓公学有源委,工词章,身端行治。
既以叙公所辑《汉隶字源》,又以监司科荐之。
丞相京公一见,即除干办诸军审计司五年之七月也。
轮对,奏:「祖宗盛时,吏禄兵廪岁不过缗钱十数万。
熙宁月支四万,南渡无岁不用兵,月犹不及百万。
乾道已支百六十万。
欲请裁损经费」。
又论刑名疑虑之弊。
六年十一月,迁宗正寺主簿
嘉泰元年,为太常博士秘书郎,请续编《中兴馆阁书目》。
又请宽恤淮浙被旱州县。
皇太子惠国公始就外傅,遴选学官,以公兼资善堂小学教授
国公锐情学问,公日陈正言正道,又以累朝事亲修身治国爱民四事手书以献,寘之坐右,朝夕观省。
尝谓公曰:「今日甚热,禁廷深邃尚尔,闾阎细民岂能堪之」!
公以奏之,上问:「昨日与先生说何事」?
国公具言之,上喜曰:「唐文宗但云『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更无一句及百姓,此意过之远矣」。
又尝语孝宗戒食蛤蜊事,国公曰:「此无他,只是广好生之意」。
公随事开明,多所稗益。
三年,除太常丞,仍兼资善,旋兼右漕郎官
五月,为秘书省著作郎
寻以民曹事烦,改兼驾部,以专训导
都城大火,命百官条具阙政。
公力言三弊,谓:「朝臣务为奉承,不能出己见以裨国论。
外臣不称其职,至苛刻以困民财。
将帅偏裨务为交结,而不知训阅以强军律」。
时公年七十,丐閒,上以资善倚重,不允。
周旋四载,不懈益虔,同寮予告,公每当之,首尾如一日。
国公眷顾最亲,字画少差,必求是正。
公深于小学,辨析如响。
又著《广干禄字》一编国公得之尤喜,命讲官戴公溪为之跋。
四年六月,擢监察御史,讲未退,而除命已颁。
国公恋恋,几不忍舍,公亦为之感涕。
台省,论近时士风薄恶,闻者耸然。
又论京官必两任有举主,年三十以上方许作县。
又论郡守轻滥太甚,贻害千里
时小史苏师旦怙势妄作,蒙蔽自肆,语及者必罪去,而独惮公。
尝与閤门纳谒,公于寒暄外,他无所及,师旦俛首,不敢吐一词而去。
兵端方开,惟公极口沮之,谓:「恢复之名非不美,亦孰不愿?
今士卒骄逸,遽驱于锋镝之下,人才难得,财力未裕,万一兵连祸结,久而不解,奈何」?
权臣闻之不悦,所议愈密,外廷罔测。
公又上疏极论:「虽密谋,人莫得知,而羽书一驰,中外惶惑」。
友龙方为台端,主议甚力。
公日以苦语劝之,且曰:「今日大将为谁?
计臣孰任正使
殿岩当之,能保其可用乎」?
开禧改元六月,除右正言侍讲
首论广蓄人才,乞诏侍从、台谏、学士待制三衙管军各举将帅边郡一二人,召问甄拔,优养以备缓急。
八月,除太常少卿、兼权中书舍人
闰月,真除。
丞相史公、枢密文公同省,每会坐,亲见公力诋友龙用兵之说。
会有旨令宰执侍从、台谏集议,公义形于色,略不少变。
闻欲以公宣谕荆襄,公昌言曰:「使往慰安人情则可,必欲开边启衅,有死而已,不能从也」。
春初,卒以此去。
四月,闻诸道进兵,谓:「吾老矣,无所施力,惟晨香致褥,愿天佑国家,以安边境」。
及闻泗捷,愈增忧危,且曰:「若自此成功,以摅高文之宿愤,老臣虽死亦幸,谪官尚何言!
但恐进锐退速,祸愈深耳」。
未几还朝,德望益隆。
鸾鹤精神,照映朝列,人莫不想闻风采。
见上首论三事,谓:「至公始可以服天下。
权臣以私意横生,败国殄民,今惟当行以至公。
若曰私恩未报,首为汲引,私雠未复,且为沮抑,一涉于私,人心将无所观感矣」。
次论:「两淮招集敢勇,不难于招,而难于处。
若非绳以纪律,课其勤惰,必为后害。
仍请检柅权臣内侍等所籍家赀,专为养兵之助」。
天颜悦穆,玉音嘉奖曰:「太子尚小,烦卿教导,待卿久矣」。
公谢以「衰暮耄昏,恐无以补储德」,上曰:「昨已除詹事,犹未知耶」?
皇太子念公最笃,尝亲书问安否,以多事未果
闻公来归,问信络绎,仍致前书,以示不忘之眷。
自是简注尤深,而东宫愈加爱重矣。
公在选部,守法革弊,吏铨为清。
有里人故任天官,丧未举而子赴调。
公谓彼既冒法禁而部胥不之问,即挞数吏,使之治葬而后来,闻者韪之。
上望治甚切,公奉:「古人为国之心顷刻不忘,而望治之诚未尝以日月冀。
夫子无欲速之戒,诚以维持成就,非可亟图而骤致也」。
又言;
「贡举贵公,乞下礼部,具朝官亲族有赴廷对者,并与免差御试诸位官,以绝异议」。
尝缴奏海巡八厢亲从都军头指挥使,年劳转资,恩旨太滥,乞收寝未应年格之人,年已及者予之。
顾宰臣曰:「所缴极当,庶不为小人欺隐」。
又称至再三
上以皇太子春秋鼎盛,欲使预闻庙论,谙知民瘼,命日侍昕朝。
宰执并兼宫官,仍时赴宫会议。
公为宫端,益思所以裨助,遂取旧所著《历代帝王总要》一书,加以润色,上下三千年间,君道之污隆,治效之优劣,纲举领挈,灿然毕陈。
俾钥为之序,以备参决之馀,可用考订储扃,尤以为要览。
时以飞蝗求言,公奏:「和议甫成,先务安静。
葺罅漏以成纪纲,节财用以固邦本,练士卒以壮国威」。
又谓:「台谏论奏以为月课,若政有阙失,人有非贤,或除授之不当,患在不知,知之则恐去之不亟,当随事辄言,无嫌于数」。
所论皆切于时。
既登两地,当干戈甫定,信使往来之始,疮痍方深,弊蠹纷然。
公弥缝协恭,裨赞为多。
重惜名器,持循法度,进退人物,直言可否,不市私恩,不避嫌怨。
有举员及格当改秩作邑,而必欲内除。
公曰:「如此则有劳者何以劝?
孤寒者何以伸?
若至上前,自应执奏」。
堂吏寄资未仕而例以升朝官赏陈乞封赠,公曰:「士夫辛勤一第,非通籍不能及亲。
汝辈乃以白身得之,断不可行」。
嘉定二年八月,临轩行皇太子册命,公摄中书令,读册于廷,百辟倾听。
九月,明堂为礼仪使,前导趋拜,如少壮然。
储君与公俱生于癸丑,虽相去一甲子,而生日在仲秋,先后才五日,赐生饩诏曰:「九秋风露之清,裒时英气;
三吴山水之秀,生我耆儒」。
固已宠甚。
是年七十有七,盛典缛仪,适聚旬浃间。
都省后堂久不讲祝颂之礼,公首当之。
贡闱方按鼓吹,严更警场五使坐堂上,正用公之生朝。
钥退而庆以诗,公与诸公皆属和,尤为晚景一段美谈。
冬再纳禄,不允。
三年五月,以祷雨感疾,复四上告老之章。
诏曰:「太公既老,犹起海滨;
留侯虽病,强辅太子」。
公弗敢复言。
孟冬分诣原庙,疾又大作,求归尤切。
上犹未许,方形诏旨云:「年虽耄矣,初未闻知虑之昏;
志方浩然,亦未见精神之惫」。
公复叙四说以进,恳请不已,皇太子又遣宫寮勉留,而去意坚决。
资政殿学士,知福州
力辞,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以归。
延见亲故,上冢燔黄,寖复康强。
寻上休致之请,忽感微疾,犹取表奏展阅检视,命笔书偈,顾诸子曰:「大期迫矣,勿以药来」。
是夕遂薨,寔四年十一月辛酉也,享年七十有九。
累官正议大夫,除资政殿大学士致仕,爵至嘉兴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六百户,食实封六百户
国史、实录、敕令、会要皆尝提举纂修
遗奏闻,上为之震悼,辍视朝,赠金紫光禄大夫
旋以东宫彻章,加赠特进,赏延恤典如制。
皇太子赙奠加厚,可谓哀荣矣。
娶徐氏,大晟府黄乐申之曾孙,封吴郡夫人,先公四年卒。
子三人:绍曾,迪功郎
绍彭,从事郎;
绍聃,承务郎
以公参预,俱监西京中岳庙
女一人,适故朝请大夫直焕章阁、知庆元府程准
孙二人:续祖,承务郎,知于潜县
同祖,尚幼。
女三人;
长适进士史沾,次适承务郎,监两浙转运司庆元府造船场程端节,次适进士鲁之绩。
曾孙一:楚。
孙女一。
五年三月甲寅,葬公于嘉兴县履仁乡东洲之原。
公天分素高,加以笃学,而家训尤严。
亲闻公言,初第拜亲,少师戒之曰:「得官诚为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其谨之」。
义方类如此。
禾兴辅郡,绍兴间寓公寄客多时英贤,朱少卿自号岩壑,最为名胜。
次如董公大将、方公景南云翼、祝舜俞师龙、鲍任道仔、闻人务德滋皆源流前辈,词章政事、学问论议各有所长。
公从之游,闻见益广,所著诸书,悉有功于后学。
既以此发身,又自初筮,历官所至可纪。
逢辰虽晚,誉望已高,擢用甚峻,而士论迟之。
主眷日隆,注意大用。
皇太子垂情宫寮,虽在远外,念之不忘。
惟公侍资善最久,辅导最勤,顾遇尤渥。
然方居急流,而抗议以沮权奸,翩然求閒,不复顾忌,一归若将终身焉。
忧国一心,耿耿不少变,再为圣主一出,干霄直上,建立愈伟,老而益壮。
然用之太晚,耄未及而疾困之。
性笃孝友,少师嘱公以二弟,模年貌相若,爱之固深;
栋未冠而孤,抚育训饬,卒为善士。
近岁先卒,貤恩赠官,诏特从之。
尝命诸子以遗泽任二弟之子。
居乡以诚接物,不事缘饰,是非枉直判于语下,不为后言,人虽惮而服之。
周贫济急,尤笃姻党。
生理素薄,输送自同编民。
门无杂宾,亦无敢干以私者。
故庐仅庇风雨,既归,辟丈室于左,以东宫所书一轩,榜以银题,朝夕游处,庭前殆不容旋马。
清裁若不可犯,而乐善好贤,称奖人才,不遗寸长。
又访问贤能,疏列姓名及其可用之实,以备采取。
其所荐进,亦不欲人之知也。
近时小学日微,公素耽嗜《字源》、《干禄》,用意最深,好之者始知其为工。
作字遒美,行草俱胜,隶古小篆动皆有法。
尺牍人多藏弆,扁榜亦所在宝之。
钥初未识公,而同年李吏部圣俞嘉言宗寺,出《班马字类》,致公之意,俾为序引,则知公之相与有年矣。
既老复来,公亦赐环而归。
会当集议,倾盖于政事堂,一见如平生欢。
入两地,协心无间。
议政馀閒,商搉古今,论文说诗,亦时出法书名画,清谈从容,温然如春。
事有不可,刚毅不回,久而益,真畏友也。
执别而归,书问时往来,墨犹未乾而讣闻。
云亡之痛,固非稠人比。
既受铭文之托,偶以多病,心志凋耗,笔砚尽废,日过故府,惕然于中,乞身欲归,仅能属稿。
既不能发明潜德,终有愧于公云。
铭曰:
娄之得姓,实本东楼
在汉为刘,自建信侯
后复厥初,乃因避
累叶嘉禾义丰德修
惟公国器,河图天球。
文以发身,仕学俱优。
立朝正色,告后嘉猷。
寖登要津,贵名日休。
权奸专国,欲挑毡裘。
债帅总师,妄人运筹。
众莫敢言,徒怀私忧。
公独抗论,力遏狂谋。
六月出师,石烁金流。
人厌绤絺,士困橐兜。
仅取边垒,捷书置邮。
自谓破竹,期功于秋。
老师致寇,气索语偷。
几如邓骘,欲弃凉州
谓公立异,屏居林丘。
一偓不容,众楚竞咻。
初谓沮军,末乃思娄。
元恶既诛,旧德是求。
四皓来汉,二老归周。
间于两社,克壮其犹。
同寅协恭,厚德镇浮。
饥馑寇攘,疮痍未瘳。
弥缝调燮,相与咨诹。
势方向平,公去不留。
哀荣虽备,急景已遒。
典刑已矣,后孰与俦?
殄瘁悲深,为铭诸幽。
尚尔后人,先烈是侔。
记与刘无言论书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东观馀论》卷上
刘宪御史焘无言来,予与论书,刘因言:「政和初人于陕西发地,得木竹简一瓮,皆汉世讨羌戎驰檄文书,若今吏案行遣,皆章草书。
然断续不缀属,惟邓骘永初二年六月一篇成文尔。
今宗室仲忽及梁师成家尚多,得之石本,乃就简上摹得者」。
予因言:「见汉魏间人章表,亦多用章草书,今犹有存者,如司马孚、孙皓表奏,世或传之。
疑所谓章草,上章用之,不因汉章帝好之,因谓之章草也。
盖此虽草书,而有波磔,若正书之有分隶,既不颠放易晓,又可赴急,宜汉人以作檄书也」。
刘言:「《续帖》中李怀琳书《绝交书》多有古字,若等字,疑有所受,非怀琳自能作也」。
:「张彦远言:『昔嵇叔夜自书《绝交书》数纸,人以右军数帖来易,惜不与之』。
叔夜书唐世尚有之。
怀琳尝见之,故放焉,决非自能作也。
怀琳尝伪作卫夫人及七贤帖,不逮此远矣。
窦暨云:『乃有怀琳,厥迹疏壮,假他人之姓字,作自己之形状』。
则知《绝交书》诚有所放也。
其卷尾云『右军』,盖误」。
云:「今世有萧子云章草书《出师颂》,甚古雅,与子云他书全不类,疑亦放汉人书也。
东汉人喜作分隶与章草,它书传世者鲜矣」。
:「《淳化法帖》中有南唐人一手伪帖颇多,如伪作山涛、崔子玉、谢发、卞壸,皆是一手写古人帖语耳。
第三卷最多,今秘阁有数匣尚存,皆澄心堂纸书,分明题曰『仿书』,不作传摹与真迹。
而当时侍书王著编汇,殊不晓,特取名以入录,故与真迹混淆;
却多有好帖不入,殊可惜也。
予《法帖正误》中论之甚详」。
刘言:「邓简书『永初二年六月丁未朔二十日丙寅』,而东汉是年七月复有丙寅,恐史误也。
简书当时文字,又有月朔不应差云」。
又云:「欧阳询举世呼为率更,传亦书其终于率更,而有八分书一碑,乃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史未尝书也」。
予云:「此例甚多。
如唐史《王方庆传》云,自褒至方庆五世封石泉,而今《宝章集》中方庆官云琅邪县开国子,则是方庆尝封琅邪,后徙石泉也,亦史误云。
至于世之称谓则不常,如杨凝式太子太傅,而今人但呼为杨少师之类」。
刘云:「杨书『赛过珊瑚树』一帖,乃在洛中一僧房中于书㨭上写之,即俗所谓书襻者」。
:「洛阳文潞公家有杨书诗帖十一纸,字与《珊瑚帖》相类,今洛亦有石本,而不能尽载也。
杨多书僧壁,而传于楮素者甚少,今壁书亦自少。
洛阳惟有广爱寺西禅院两壁、胜果院一壁、天宫寺一壁而已。
因甲子岁大水,损失者多矣」。
刘言:「瀛州有《邢峦碑》,甚完。
金陵唐高正臣书本,埋没圃中,其父宜翁令人发出立之,今易致。
其字画殊有虞、褚法也」。
:「《续帖》中『春朝微雨』一帖乃陆柬之书」。
:「法帖中有柬之一帖,乃晋人语,恐柬之临学者」。
予又:「裴行俭以书知名,而世人罕传之。
尝见一帖,写兵法,字甚怪放,恐非真也」。
刘云:「尝见行俭所书《千字》亦工」。
:「《宝章集》题者小字乃钟绍京书」。
:「绍京碑今有存者,盖师薛稷也」。
予又:「焦山《鹤铭》俗传王逸少书,非也。
一小书中载陶隐居书,此或近之。
然此山有唐王瓒一诗刻,字画全类此铭,不知即书,抑学铭中字而书此诗也」。
刘曰:「尝亲至彼观,疑即书也。
下有『皇山樵人逸少书』,非王逸少也,盖唐有此人亦号逸少耳」。
:「作钟鼎须用竹笔书乃佳」。
:「不然。
今钟鼎字若《季㜏鼎》、《伯戋盦》,字皆两头纤纤,若使竹笔,何能如此」?
刘又:「顷谒苏子容,未出间,见传唐人一书,中云文皇令群臣上奏,任用真草,惟名不得草。
后人遂以草名为花押韦陟五朵云是也。
此书偶忘其名。
朝士施结者,喜收古今人押字,不远千里求之,所藏甚多,类而成书矣。
尝欲为作序,偶忘此事所出,遂不用」。
:「魏晋以来法书,至梁御府藏之,皆是朱异、唐怀充、沈炽文、姚怀珍等题名于首尾纸缝间,故或谓之押缝,或谓之押尾,祇是谓书名耳
后人花押乃以草书记其自书,故谓之押字,或草字,盖沿习此耳。
唐人及国初前辈与人书牍,或只用押字,与名用之无,上表章亦或尔。
近世遂施押字于移檄,或不书己名字,而别作形模,非也」。